关于自考报考很多同学不太了解要怎么报考好,自考是不是可以随意搭配呢?想考什么就考什么,反正考试也没有次数和时间限制。首先,自考考试的机会多,但并不代表就可以随意浪费,不认真对待!一次没考过,确实可以考二次,二次没考过也可以考第三次,俗话说,时间就是金钱,你浪费的不仅仅是金钱,浪费的更多是时间。一次性考过的同学,拿取毕业证的时间就比其他人更早。反之,没考过的同学拿取毕业证的时间就更加漫长。

一、考试科目怎么合理安排
1、提前查询考试安排
教育考试院都会提前出下一年的自学考试安排,具体的课程安排可阅读往期文章。
因为公共课程几乎会在每个考试期间进行测试,但专业课程不同,并非每个考试期间都会进行考试。因此,小编建议,尽量一次性通过考试安排少的科目。
2、实践科目早安排
实践课程的考试一般由主考院校安排,需要考生提前通过实践课程的理论部分考试才能报考。
所以,大家可以提前将笔试阶段的考试考完,在所有科目考完之前将实践课程通过,减少毕业时间。
3、难易组合
很多完全不懂自考的考生,都是胡乱搭配课程,而稍稍懂一些的考生最常采用的策略是先易后难,将难的科目放到后面考。
但是,这样造成的结果是,节奏没把握好,后期每次考一门都会非常难。
建议大家注意难易结合,比如很多考生觉得英语比较难,就会把英语放在最后边,这里建议考生可以一次多报几门,将比较难的科目适当排 1 - 2 科提前考。
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,一科都过不了还报 4 科?其实,这样难易搭配,也可以让自己提前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,后面有备考复习时更加有针对性。
4、搭配方式
将难一点的专业课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考试时间,同时将简单一点的公共课分配到各个考试时间,不要一下子考完,同时考一门简单的选修课。
课程搭配= 1 门公共课+ 1 门专业基础课+ 1 门专业课+ 1 门选修课
每次只考一门公共课,公共课程相对简单,留出时间复习难以通过的科目。后期公共课程会提前考完,专业基础课程比较多,以此补空缺。
所以自考生每次报考就可以报考 4 门,课程搭配合理,每次考试难度分配都比较适中,这样通过的机率就会很大。
5、对比往期考试安排
提前查看往期考试安排,避免剩余考试科目同一个考期、同一个时间段考试重叠,一次只能报考一门,这样的话对拿证时间是非常有影响的。
二、安徽自考考试科目没有合理安排会怎么样
这种问题一般分为以下情况
1、先难后易
在早期阶段,参加了较难的科目的考试,简单的科目留在最后。这样可能导致的情况是,如果你在早期考试中表现不好,很容易打击自信心,导致弃考;这也是许多自考的考生弃考的原因。
2、先易后难
在早期阶段,选择简单和容易的科目,把较难的科目留到期末考试。此外,每次考试报名四门科目,但在后期,一次通过一门科目将很困难。如果采用这种方法,毕业往往会被推迟。
课程没有搭配好
在这种情况下,你最多只能选择一个科目,这是极大的浪费时间,会延误你的毕业时间。我相信很多自考的考生都遇到过上述情况。。
以上情况,相信很多自学考生都曾遇到过。不过大家不用担心,今天教大家如何更合理搭配课程。
相信同学们看了以上内容对自考如何搭配课程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,方法有很多,也许以上说的并不是最好的,但这确实是实用的,不管什么样的方法,更多的取决于自己对自考的学习态度。